20世纪90年代直销进入中国时,正值中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市场运行的法律体系还很不完善,民众对市场的认识水平较低,消费心理不成熟。长期物质贫乏之后,人们渴望获得财富,社会中的贫富差距,股票、期货和其他生意的一夜暴富的喧染,使很多人心理失衡,最先进入中国的直销公司,如雅芳等运作较为规范,加之人们对直销不了解,它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非法传销金字塔式销售快速致富的宣传迎合了人们的致富心理,发财致富的梦想犹如干柴烈火一样燃烧起来,甚至知名直销企业人员关于报酬的宣传也极具煽动性。
直销商运作的独立性、直销方式口碑相传的特点与中国民众的诚信状况文化心理特点和价值观等因素结合,产生了独具特点的中国式运作,除极少数深谙中国文化和有直销国际运作经验教训的传销企业组织者外,大多数人对传销非法运作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不清楚。由于不法人员操纵的非法传销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无数人陷入其中,担当被害和害人双重角色。政府和舆论界对直销的全球操作了解较少,对中国直销的发展思路并不明确。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政革中允许犯错误。不断调整前进的管理思路,在经济改革过程中的其他方面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在直销中是个例外。中央政府在管理直销中耐心地运用了这一思路,从1994年8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233号文件,制止多层次传销中的违法行为开始,到1998年4月将近4年时间里,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社会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央感到这种代价已超过直销方式给社会带来的正面效应,为了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断然决定全面禁止传销活动。直销这个早产儿因不适合现阶段中国国情而夭折,中国社会也因不适应传销而深受其害。 |